進入4月,新冠疫情的危機從國內漸漸褪去的同時,全球的危機以出人意料的速度不斷深化。在這場已經演化為全球的“生化”危機下,我們受到了哪些深度影響?我們未來獲得的深度機會是什么?我們需要因應的最重要的策略思考又是什么?
今日,博格咨詢鄭甫弘博士帶領大家一起探討疫情后半期,如何做到把握全球、把握時政、把握全產業趨勢,確保自身戰斗力。
【全球疫情危與機】
● 關于疫情的廣度。
國內3月份開始,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并呈現逐日新增確診人數遞減的趨勢,這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幸福”一詞似乎終于沖破2個余月的陰霾,重新走進國人的生活。但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截止今日的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30萬人。且全球范圍內,除了美國這樣整體醫療體系較為完善的國家外,幾個人口大國——印度、印尼、孟加拉以及包括整個非洲以及南美的國家的醫療體系并還較為薄弱,試想,一旦這些國家啟動檢測,全球疫情的確診人數還會上升。與此同時,國內有新的情況出現:輸入型病例出現。特別是在類似廣州的這樣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地區,近日的輸入型病例確診人數有抬升趨勢。
由此可見,安全,仍然是當下需要給予高度重視的因素。
● 關于疫情的深度。
疫情的深度影響首先在于國際產業鏈和全球供應鏈。這兩個“鏈”對于中國的產業的影響非常大。因為中國是制造業大國,是全球最大的資源大國,供應鏈體系震蕩,中國的制造業無法發揮其強大的作用,這次的石油危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好在當前政府已經開始加大對國際物流航運的建設投資,加強我國在國際物流供應、國際供應鏈話語權的掌控。
其次,是人民幣。人民幣的在透過這一輪的疫情可能會增加其話語權。因為以美元為代表的的貨幣霸權體系和金融霸權體系受疫情的沖擊很明顯,但這會影響到中國的經濟、中國的企業以及中國的產業。同時還需預防危機中的戰爭升級,因為美國的軍事霸權還在。所以,我們預測華為、中興可能還會受到第2波、第3波毀滅性的打擊。
● 疫情下的機會
中國第一季度GDP負增長9.3%,從去年12第四季度的6.1%的增長,到今年一季度負增長9.3%,這是一個極大的gap,且二季度預估依舊不高,因此,今年第一、第二季度大概率是負增長。第3、第4季度會有一定的恢復,全年GDP預計增長在2%~3%之間。
面對這樣的情況,國家會加快驅動新興產業發展,包括5g數字基建和新基建,啟動將近50萬億的投入,這一數字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十幾倍,從這個層面上看,是非常重要的產業機會。各位請思考,這樣大的產業機會,我們該如何把握,如何驅動我們的業務?
> 學會識別高成交型客戶
> 學會識別周期性產業
> 把握產品研發與業務全過程
> 保持危機中的亢奮
保持危機中的亢奮即保持戰斗力是接下來的階段中所有人都要明確的一點。在國內疫情稍顯平靜的當下,團隊戰斗力會弱化,但疫情后半期的競爭會加速,大家都早已是如饑似渴,如狼似虎,有訂單、有機會的地方就會快速行動。因此,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確保戰斗力:
> 研發速度;
> 商務推進速度;
不少的社會培訓機構,包括藝術教育、素質教育等,今年的1-3月可謂是在苦苦支撐,房租、人員成本等讓大多數企業苦不堪言,甚至預估將會有近60%的企業面臨倒閉風險。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接下來的4-6月如果能夠脫穎而出將會有巨大商機。
【新基建總體方向與政策】
新基建在未來3~5年的時間是國家投資的重點方向。新基建之新,在于何處?不同于過去的“鐵公雞”建設——鐵路建設、公路建設和基礎設施,新基建的總體的方向包括三大方向:
> 信息治理基礎建設
> 產業治理基礎建設
> 國家治理基礎建設
第1,信息治理的基礎建設。現在很多企業,包括政府和機構,信息化是不夠的。信息化賦能的作用越來越大,信息交互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要透過信息平臺來完成日常的工作業務和商務活動,甚至生產,這便是信息治理的基礎建設。
第2,產業治理基礎建設。在過去的十年間,2c端消費互聯網不斷深化,最典型的便是淘寶、拼多多;現在,直播帶貨,短視頻帶貨等也成為了消費互聯網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接下來,工業互聯網,也叫產業互聯網將會登場。產業互聯網透過信息治理信息的平臺,完全線上化完成所有的工業結構。未來,任何一個行業,都可以實現從客戶需求端到訂單,設計,生產和物流全部通過數據來控制。這是工業互聯網最大機會。
所以,接下來哪些領域引入工業互聯網,國家一定會大投資,也是新基建的重點。
第3,國家治理基礎建設。這是包括安全、社會治理在內的基礎建設。正如這次疫情,所有企業數據、社會數據、消費數據以及安全數據都已打通,所有人員的任何流動節點,均可以定位到米。
以下是“新基建”的七大細分板塊:
【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2020年3月25日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由主席夏斌主持,三小時的內部視頻會議就新冠疫情沖擊下的中國與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中國對策等問題展開討論。
● 疫情沖擊的性質與經濟走勢
全球疫情還在蔓延中,一些病毒專家對疫情預測比較悲觀,擔心冬天第二波反復,抗擊疫情要作好第二年的準備;另一個預測是,明年的經濟增長會有爆發性的回到9%的可能性。所以,今年可能不會出現高增長,但是今年要保穩定,并且建構好明基于明年增長。
● 全球經濟預測
IMF、經合組織等機構均已紛紛下調各大國增速指標,全球的幾組數據:美國為-1%到-2.8%,歐洲為-4.5%,日本-2%,全球為負增長,-1.1%到-1.5%。
● 中國經濟的預測
專家對中國經濟的預測分兩派:一方持悲觀態度,全年增長為1.5%,認為如果全球需求因疫情趨嚴重而大跌,那么今年增長為0增長亦有可能;另一方持樂觀態度,認為中國的政策空間較大,若采取些較激進的政策,一季度負增長,二季度反彈,三季度約6%,四季度更高,全年增長為2.4%-3.5%。
我個人認為,中國只要國門控制的好,全年2~3%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國門開放,對經濟有利好,但是對安全存在隱患,兩者矛盾,政府的壓力也非常大。最近出現了近20-30年內的首次一線城市房價回落,房價下跌之后的經濟也會面臨崩潰的危險,因此最近開啟了降準。
● 關于經濟“ 翻番 ”的目標
多數專家認為,中國全年增長5.6%已不可能,所以要綜合施策,做到經濟增速在下半年逐步銜接十四五規劃,將翻番的任務明確推遲到2021年完成。
● 疫情沖擊下刺激政策的著眼點
疫情沖擊下刺激政策的著眼點包括兩個方面:保民生與保生存。保民生即防止大規模失業,大量人群出現生計威脅;保生存即保企業,防止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大批量破產,防止企業在階段性需求下滑時死掉,政府非常想要保企業,但是有的企業保不了的現象一定會發生,會有申請破產的情況,關鍵點即是之前提到的4-6月。中國90%的企業現金流支撐是一個月,能撐到現在的企業已經很不錯,一旦撐不過去,只能選擇破產。
● 若干具體的政策建議
會議上進一步說明了了若干具體的政策建議,這里不展開闡述。
總之,對于國家的經濟,我們要有充分的信心,中國已經完成了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的轉化,自給自足沒有問題,且中國已經用事實證明了應對疫情速度,中國是最快的。但有問題的是經濟的高速發展,因此我們要進行周期性的策略調整,希望各位伙伴在4~6月份依舊保持我們的強戰斗力,奠定疫情過渡期的基礎。大家加油!
本文根據鄭甫弘博士全員大會演講整理得出